(第1/2页)
笔趣阁小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阁小说网apjuxio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料,这一日,小厮们回来,却禀告了一个让王熙凤有些吃惊的消息。
那小厮道:“今儿去外面听消息,倒是听到一个跟您有关的消息呢。几个月前,瑞大爷的腿不知被谁打断了,这些日子一直在家静养。谁知今日我们到瑞大爷家附近,忽有一个癞头和尚并一个跛足道人寻到他家来,非说瑞大爷此时应该已经奄奄一息了,他们是来救命的。闹得实在不像了,瑞大爷不得已拄着拐出来走了两步,那和尚竟脱口而出‘不对啊,怎么王熙凤竟没有处置你么?你怎么竟还能走动?’,小的们听这话有些不对劲,想着抓他们回来问问话,谁知那两个人竟一转眼就没了。小的们觉得奇怪极了,这才回来禀报。”
王熙凤听了,道:“我已知道了,你们是好孩子,下次如果再遇到那两人,先抓住再说。”让平儿去拿银子,每人赏一两。
自己心里暗暗想:这事除了贾琏与自己,再没人知道的。贾琏又不会蠢的到处说,那么这两个人,是来历有问题?她素日里就不信这些神神鬼鬼的,也不信报应,此时却是不由得想,按她的性子,若有心料理,这贾瑞说不得真是已起不来床了,谁知竟有人真的知道她做的事么?那因果轮回一事,说不得也是真的,若是自此自己手上沾了人命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
又想若不是白鹭那一篇子话让她无心料理贾瑞,此时怕已是办的差不多了。虽则白鹭并没有提及让她注意着别行错事,到底于她也算有提醒之意。想着命平儿明日去谢她一谢。还有蓉儿媳妇,也该谢谢她才是。
打定了主意,也就不再多管,转而去处理事务不提。
却说林黛玉,见王熙凤忽打发平儿来给白鹭送了几样很是精致的礼物,说是谢她提醒。
林黛玉乍听此言,很是疑惑,不由得把白鹭叫到屋里,准备问问是提醒了什么,让王熙凤派平儿亲来送礼。
白鹭到了屋里,听黛玉问了,方道:“这些礼物倒也罢了,希望琏二奶奶是真的把我说的话听进去了才好。”
黛玉奇道:“什么话?”
白鹭道:“我那日见琏二奶奶伤神,不过劝她些不要劳神,保重身体之类的话罢了。也没说什么。”
黛玉断断不信的,却想着为何白露不让自己知道莫非这话与自己有什么妨碍,所以她才不想跟自己说?越是如此,林黛玉偏想知道,对着白鹭道:“说实话,别拿着话搪塞我。”
白鹭知道这次估计不说实话不行,就道:“我与二奶奶说,我很瞧不上贾家,觉得贾家现在势大,将来不一定如何呢。还说上次府里的流言,是我顺势而为,想让贾家对小姐不好的话传出去,将来若是可能的话,与贾家撕破了脸,也不显得咱家绝情。还劝了二奶奶,让她好好想想,现在是在为谁管家,二太太说到底只是二房的太太。”叹一口气,道,“总之是这么个意思,很说了一些贾府不好的话。是我自作主张了,小姐若想罚我就罚吧。白鹭绝无怨言。”
林黛玉果然气恼:自她来了贾府,虽然舅舅舅母对她不甚关爱,但老太太对她的疼爱之心不是假的,与众位表姐表妹相处的也很好,还有表哥贾宝玉,对她也是伏低做小。府里的各项供应,林黛玉也能感觉得出来,都是顶尖的。虽有些不顺心,到底是在做客,这些也是小节。
谁知她身边最得力的大丫鬟白鹭竟在心里盘算着早晚有一天与贾府撕破脸呢?还告诉了琏二嫂子,这会子自己成什么人了!
有意要罚她,到底想知道为何现在白鹭就想着与贾府分开来。在她看来,府里虽然平时铺张了些,到底是公府呢。下人们虽嫌贫爱富,长着一双势利眼,也是有好的,再说了,说到底,势利也只是人之常情罢了。
于是道:“你以何断言将来外祖母家就能让人避之唯恐不及呢?再说了,不管将来如何,到底是我外家,我若能帮,定然是要帮的。白鹭,今儿这事若是你不能跟我说出个一二三来,我定是要罚你的,往日里,竟是我信重你太过了吗?”
白鹭只得道:“这让人如何断定呢?小姐。我也不过是猜测罢了。你瞧着这府里,长房二房不分,长幼无序,首先家里主子心里就不是静的,大房想着二房凭什么住正堂,二房想着长房除了生的早还有什么好处,这一番下来,首先便要生乱。再者,小姐你只知道荣府日用铺张,可是现下荣府的进项哪有那么多呢?经得起这样消耗吗?既入不敷出,又想保持体面,哪里那么容易,谁知道背后做着什么呢?再者,那边宁府可是名声更不好呢,说出来我都怕脏了小姐的耳朵。”
“这贾家,如今没一个能干的,若是知道收敛便罢了,偏不知道收敛。还有那‘四大家族’的名声在,不知多少人仗着这个名头为所欲为呢。薛小姐的哥哥不就是打死了人,仗着四大家族的名头,到底没判刑。小姐,你猜猜贾家有没有这样的事?既无用,又爱生事,早晚有人容不下的。只是要我断定,我哪里能断呢?说不定哪日就变了,我只是现下里很瞧不上这样的人家罢了。”
林黛玉听了,道:“在你眼里,外祖母家已如此不堪了吗?”
“我的判断是如此,小姐愿意听听我的意见,我自然是愿意的,若是不愿听也无妨,左右明年开春我们便能回南边了,到时候听听老爷的意见吧。”白鹭淡定的说,浑然不觉这话给林黛玉带来多大的震动似的。
林黛玉果然暂将话题抛到脑后,问她道:“父亲来信说要让我们回去吗?”
“暂时还没有,不过明年春日,至晚不过初夏,南边必有信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