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页)
笔趣阁小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阁小说网apjuxio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刘牧之将分粮任务分派下去,便径直去库房取走漳南县的黄册和田册,通过黄册和田册能更加直观的了解官府对漳南县的统治。
端详片刻,刘牧之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索性将黄册和田册一起带回家查看。
迅速浏览一遍户籍和田册,刘牧之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以前他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父亲明明不善经营,而家中却小有资产,这在他眼中是不可思议的事。
直到刘牧之看到自家田册,才明白其中缘故。
原因很简单,就是他家分的田多且质量相对较高,以及免课税,这几个优势加起来只要不懒,怎么都能攒下一笔家产。
首先是刘牧之家的田比较多,按照漳南县田册的描述,刘牧之父亲的时候家里一共分到了140亩田,其中20亩是阿翁传下来的永业田,父亲分到60亩露田以及20亩永业田,阿娘也分到了40亩露田,共计140亩,其中更是有40亩是能传给刘牧之的永业田。
这也是刘牧之没到22岁的法定授田年龄(隋朝男子授田年龄为21岁,大业五年改为22岁),却有属于他的田可以耕种的原因。
其次按田册记载的授田位置,他家的田分布集中,不是零星分布,比较肥沃,适宜耕种,只要耕种技术不是“草盛豆苗稀”那种程度,每年都会有不错的收成。
最后,阿翁和父亲因为有一些军功,所以可以免部分课税。
可是如果刘牧之不造反,他依旧很难活下去,这几条优待能让刘牧之不用担心饿死,然而没有最重要的特权:免服徭役。
假使刘牧之被征发徭役,他就得被迫离开土地,可是农田不会自己长庄稼,没有人耕种很快就会荒芜。
等到刘牧之返回,他会发现已经错过种庄稼的时机,这种情况即使刘牧之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也会饿死,何况是其他无地少地还要课税的农民。
刘牧之还发现:整个漳南县,像他家这样拥有一百亩以上土地的农民极少。多数农民并不能分到足额的土地,并且土地零星分布,不适合耕种。
从黄册上刘牧之又了解到,漳南县人口众多,属于典型人多地少的县,土地矛盾非常尖锐。
刘牧之一举事,很多不在征辽行列的百姓也跟着举事,导致刘牧之基本没花什么力气就拿下漳南城。
黄册和田册影藏了太多不为人所知的信息,刘牧之越看越入迷,不知不觉夜已经深了。
“阿郎,睡了吗?”是刘七的声音。
刘牧之停下翻看户籍,随意说道:“还没睡,进来吧!”
“阿郎,你真得要造反?”
“县令杀了,漳南城攻克了,粮食也分了。”刘牧之看着刘七,用开玩笑的语气,云淡风轻地开口,言辞中却透着一种坚定不移的意志,“你说我还有其他路吗?回不去了,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刘七,你打算劝我不要造反?”刘牧之反问道。
不待刘七回答,刘牧之继续开口:“人各有志,我也不为难你。明日你多领一点粮,独自逃生去吧。”
“切记,不要返回漳南城,一定要躲到偏僻的乡野,免得被战乱波及。”